当前位置:首页> 重要讲话

陈健副部长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国际资本峰会上的演讲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实现互利共赢 促进共同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 陈健

(2009年9月15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国际资本峰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商务部对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龙永图秘书长及组委会的盛情邀请和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峰会把"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风险与机遇"作为主题,对于凝聚共识、战胜危机、把握机遇、深化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愿就中国的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与共同应对危机谈几点看法。

 

  第一,开放的投资和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继续坚定不移地反对保护主义,推进市场开放,保持贸易和投资渠道畅通,对世界经济能否巩固复苏势头,至关重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存加深,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同样,任何一个国家也绝不可能通过保护主义,单独"复苏"。亚洲国家成长和成功的经验,正是在于实施了对外开放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自身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摆脱衰退阴影,重现繁荣曙光,机遇在于更加密切的合作之中。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的进程中,只有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扩大投资贸易合作,才能进一步增强各国抵御风险和长远发展的能力,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进程,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我们不会因为在开放进程中遇到外部环境的短暂波动而改变开放政策,也不会因为经济发展遭遇暂时困难而采取保护主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秉持积极的开放态度,与各国加强合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已经实施的刺激经济计划中,中国坚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本国和外国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中国政府还派出大量投资贸易促进团到世界各地,推动企业扩大与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合作,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发展道路的鲜明立场。

  第二,"走出去"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内容。"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径,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也是一以贯之的。如果说过去30年,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引进来",那么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普遍经验。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势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连续6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对外承包工程连续7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开始跨入世界工程承包大国行列。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0万人。截至2008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7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走出去"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经验还不足。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政法规,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同时规范企业海外经营,引导企业遵守国际规则,坚持公平竞争,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促进"走出去"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预见,今后"走出去"将会在中国对外开放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三,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走出去"遵循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对外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基本理念来指导"走出去":一是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在对外经济交往和合作中,国家不论大小,都要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在各类经济合作中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二是始终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是深化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双赢乃至多赢。中国在对外经济合作中,不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谋取自身利益,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今世界,南北差距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最重要根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根本目的是为了缩小和消除南北差距,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在近年来中国"走出去"实践中,中国参与和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铁路、公路、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通过技术合作和发展援助,转让适用技术、培养培训各类人才,加强了东道国自主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国企业以合作开发和互利贸易等方式开展能源资源开发合作,使合作伙伴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竞争力,兴建现代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水平。2008年,中国的境外企业在东道国纳税93.4亿美元,雇佣当地员工30余万人,为所在国就业和税收作出了贡献。多年来,中国在欠发达地区援建医院、学校等各类公益性和社会福利项目,中国海外企业积极捐资参与当地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医疗、救灾等领域公益建设,对东道国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挑战,中国积极开展与发达国家的投资合作,为各国缓解流动性不足,促进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履行义务,多次减免受援国债务。同时也应认识到,减债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二战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国家的实践证明,利用外部资金是促进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单纯"的减债目标,削弱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流入,就违背了通过减债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愿意与各国一起,通过实践探索合理、科学的债务可持续解决途径。

  女士们,先生们,

  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共同责任。在应对挑战中寻求发展机遇,在相互开放中促进经济增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扩大开放、加强合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建议:

  一是旗帜鲜明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历史经验早已表明,保护主义拯救不了世界经济,以邻为壑只会加剧危机。当前,在世界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或明或暗的保护主义倾向。保护主义只会减少商业机会,最终导致两败俱伤,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应借刺激经济之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各国要积极维护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创造国际经贸合作有利环境,为困境中的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互相开放市场有利于扩大各国经济的发展空间,让经济尽快走出衰退。中国将进一步开放市场、完善投资环境,包括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更多的服务业,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们也希望各国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国际双向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投资者信心,给予更多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支持。

  三是积极推动节能环保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是未来引领经济的新增长点,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代表了产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些产业带动的产业链长而广,产业规模巨大,技术创新与拉动力强,可能作为核心产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各国应在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和亚洲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中国有两句成语"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我相信"抱团取暖"、加强合作是当前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最佳选择。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继续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真诚地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探讨共同发展问题,进一步扩大共识,深化全面互利合作,推动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

  谢谢大家。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